——中国优秀政务平台推荐及综合影响力评估专家组组长、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研究咨询中心主任刘九如在“互联网+双创”专题培训会上的发言
|
非常高兴应邀来参加 “互联网+双创”专题培训会,与来自全国各地关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政府主管、专家、企业家座谈交流。
刚才主持人介绍,我还兼任华信研究院院长和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研究咨询中心的主任,带领一支研究队伍,配合工信部、中央网信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以及地方政府在开展一些“互联网+”项目的调研、“互联网+”园区的规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撑研究。
所谓“互联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给出了定义:“互联网+”是要把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他认为,“互联网+”的重点是要增加互联网思维,就是要充分利用我国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的创新探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家应该看到,“互联网+”已经遍地开花:支付宝是互联网+金融形成的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淘宝、京东、当当是互联网+营销形成的电子商务,滴滴、专车是互联网+出租形成的新服务模式,乐视、爱奇艺是互联网+内容形成的新的商业模式,大众点评等是互联网+餐饮形成的生活服务,小米、海尔、三一重工是互联网+制造形成的智能产品……
大家也关注到,《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11大行动计划,包括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也包括最近非常热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等,但《指导意见》列出的第一大行动就是“互联网+创业创新”。
“互联网+创业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等,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互联网+创业创新”,需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要为创业创新提供互联网基础支撑。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要利用技术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平台入口、数据信息、计算能力等资源,提供研发工具、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培育和孵化具有良好商业模式的创业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基础条件,完善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集聚创业创新资源,为小微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务。最近一年多来,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纷纷开始行动,积极开放平台、开放接口,开放数据资源,并建立创业孵化基金,大力推动形成了创新创业的氛围。与此同时,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移动等几大电信运营商,不仅积极推动4G深度覆盖、而且促使资费降低30%以上,为创业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要大力培育发展众创空间。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开放创新优势,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社会实验室、智慧小企业创业基地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充分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商贸企业集聚区、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等现有条件,通过市场化方式构建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实施新兴产业“双创”行动,建立一批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
本月初,我还专门组织相关专家去中关村创业大街进行了调研。中关村创业大街开业一年多来,已有40多家创业服务机构进驻,入孵创业团队达到700家,其中有100多个海归团队;服务流动创业团队数以千计。与此同时,与中关村创业大街对接合作的投资机构超过2000家,已有375个创业团队在这里获得融资,平均每家融资达500万元,融资总额达到18.75亿元。截至2016年2月底,中关村创业大街共举办线上线下创业交流活动1694场,参与人数超过15万人次,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创新创业交流氛围。
三是要大力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把握市场需求导向,加强创新资源共享与合作,促进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及时转化,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推动各类创业创新扶持政策与互联网开放平台联动协作,为创业团队和个人开发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加快发展创业服务业,积极推广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引导建立社会各界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跨区域、跨领域的技术成果转移和协同创新。”创业是否成功,创新能否实现,关键的是要引入互联网思维,创新产品与技术,创新商业模 式,只有将切入点真正落到“创新”二字上,才能走上成功之路。
大家也可能注意到,刚刚闭幕的两会,出现了很多新词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分享经济、新经济等等,都与“互联网+双创”密切相关。
“互联网+创业创新”在全国各地已经形成热潮。大家在推动“互联网+创业创新”的过程中,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值得交流,也有不少热点问题需要讨论和研究化解,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联络相关机构,组织举办专题培训会,非常及时,很有意义。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连续多年开展了电子政务网站的评估工作,建立了一套政府网站评估指标体系,推动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刚刚听到介绍,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近期也准备推出“互联网+双创”的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利用互联网推动创新创业的相关指标,这对于各地有效促进“互联网+”创业创新具有深远意义。(这是刘九如在2016年3月24日北京举行的第十四届(2016)中国优秀政务平台影响力评估总结大会暨“互联网+双创”专题培训会上的发言摘要,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