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智慧政务 > 优秀案例

经验分享!福建发布2021年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 (附部分案例)

时间:2021-08-13 09:35:51  来源:福建发改委  作者:促进网
       今年以来,福建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对标标杆城市、标杆指标,探索实施一批突破性引领性改革举措,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建”,营商环境有效改善。
  为进一步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小切口、大效果”的示范引领效应,省发改委日前推出今年第二批20个典型经验做法,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互相学习借鉴,对条件成熟的改革经验及时组织复制推广,推动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20个典型经验做法
  具体名单
  1.福州市推行行政审批全过程“智慧办”
  2.厦门市推行“跨境贸易”集成化改革
  3.厦门海关升级完善原产地证申领一体化平台
  4.漳州市全面推广政务服务“窗口无否决权”制度
  5.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搭建“亲清家园”服务平台 创新推行惠企政策“掌上兑”模式
  6.三明市创新“视频审查”模式 推进项目“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
  7.莆田市打造烂尾楼司法处置的“莆田样本”
  8.南平市创新推动道路运输从业资格申请“一次办、就近办、全域办”
  9.龙岩市开展“拿地即开工”审批试点
  10.宁德市建立水、电、气、网、铁塔管廊基础资源产业联盟
  11.平潭综合实验区推进行政审批政企互通体系改革
  12.工程领域招投标在线监管改革
  13.打造“五个一”政企融合办电新模式
  14.创新推出“八闽办税码” 一码抵五码实现“一码通”
  15.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着力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
  16.强化银贸合作 服务商务发展
  17.完善欠薪治理体系 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18.构建全省大件运输并联许可平台 提升审批效率
  19.征信助力金融惠台的新探索
  20.推出“通关掌上查”服务 实现报关单全流程可视化
  1、福州市推行行政审批全过程“智慧办”
  一、背景情况
  福州市深化数据赋能政务服务,实现行政审批受理、审查、办结全过程智能化判定,推出30项“秒批”服务、7项“秒报”服务、5项“智能辅助审批”服务,推动政务“零人工”智能化办理。“智慧办”服务分为“秒报”(零人工受理)、“智能辅助审批”(辅助部门快速校验审查规则)和“秒批”(全程零人工办理)三类。各类“智慧办”事项按照群众高频办事需求选取,涉及福州市交通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中心、市城管委、市人社局7个部门共计42个事项。
  二、主要做法
  (一)遵循智慧服务原则
  按照“自助办、自动办、智慧办”的理念,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建成全市“智慧办”支撑服务平台,标准化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系统通过数据查询核验、文本识别比对、图像识别、语义理解识别等技术手段自动校验,智能化生成业务办理结果。
  (二)制定智慧审查细则
  围绕事项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环节、办理时限等方面,全面梳理审查标准简易明确、申请材料精简明晰、申请信息可电子化表单化的事项作为“秒批”、“秒报”和智能辅助审批事项。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办事指南及审查细则,明确审批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审查标准、审查要点。
  (三)制定智慧审查程序
  结合现有智能技术手段,分析、量化“智慧办”事项的审查细则,将审查标准和审查要点程序化,能够通过数据核验、规则校验,智能判断申请信息是否符合事项在受理环节的形式性审查要求,确定业务是否能够通过受理审查要求。
  (四)推动数据智慧共享
  建设智能政务应用中心系统及政务融合服务平台,保障公众端和政府端智能审批运转。智能审批系统对接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省市场监管局企业信息库及市可信电子文件库等主要接口,获取申请人相关信息,推动申请条件、申请表单、申请材料的复用及共享。
  三、取得成效
  智慧审批事项无人工介入,依托福建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企业身份认证。同时,为方便企业委托他人办事,系统支持法人对经办人员进行授权,系统将根据企业授权情况,减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授权委托书材料。系统通过数据接口自动获取、复用相关信息,大幅精简申请材料,各类可通过共享渠道获取的数据将自动填入表单,无需申请人大量填写个人信息。通过数字化改造,多数事项的申请材料精简至1-2个,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新生儿医疗保险参保登记等事项实现“零材料”申报。秒批”事项办理全过程、“秒报”事项受理全过程和辅助审批事项的审查过程在系统中仅需3秒即可完成,大幅节省了申请人现场跑腿办事的成本和受理窗口的人力资源成本、行政管理成本,提升部门审批效率。
  2、厦门市推行跨境贸易集成化改革
  一、背景情况
  厦门市主动探索试验,率先打出系统性、集成化的口岸提效降费促便利“组合拳”,破解跨境贸易成本高、通关时间长、申报手续多、港口效率低等问题,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了优良的口岸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顶层设计,实施系统性集成化改革
  出台《厦门港口对标先进工作方案》《厦门口岸降本增效工作方案》《厦门市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实施方案》《厦门口岸提高通关效率工作方案》等系统性工作方案和办法,从提效、降费、促便利三方面持续跟踪落实,推动口岸管理数字化、智慧化、便利化,形成“政府主动降费、市场阳光收费、行业协同规费、信用红利护航、监管创新便利、智慧服务提效”的实践经验。
  (二)探索收费改革,打造降本新机制
  一是探索实施政府性收费改革。在全国率先调降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引航费等政府定价和指导价收费标准,暂缓开征外贸船舶锚地停泊费,首批试点免除查验费,疫情期间免除港口建设费,集装箱拖车高速公路路桥费减半征收。
  二是强化政府监管规范市场性收费。率先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口岸收费公示模块,发布厦门口岸“全流程阳光服务”收费清单,降低口岸中介服务收费30%。
  三是引导行业协会自律。引导货代协会、船代协会、报关协会、物流业商会共发布行业服务收费参考,报关协会定期公布企业“提前报关”比率排名。
  四是探索信用管理降成本。全国首创厦门港航全行业第三方公益性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推行“信用承诺+信用管理”,按信用等级取消集装箱拖车公司的拖车押金,支持合理账期。同时,建立正向激励和联合惩戒机制,将企业信用等级作为参与政府项目招标和获得政策扶持的重要参考。
  (三)创新监管模式,优化流程再提速
  一是优化作业流程,对外贸企业被查验集装箱吊装、移位、仓储费用采取“查验没有问题直接免收,有问题事后补缴”的创新做法。
  二是创新监管模式,精简进出口船舶和货物通关手续,如对国际航行船舶供水检验检疫实施“开放式申报+验证式监管”模式,对进口分拨集装箱采用便捷监管模式,对货物报关采用“先放行、后改单”创新做法。
  三是打造厦门口岸航空电子货运平台。全国首创“单一窗口+航空物流”模式,实现空运进出口数据境内外双向联通、运单电子化,打破航空公司、货站、收货人、货运代理人、报关行之间的信息壁垒,提升各节点信息传递和通关提货效率。
  (四)加快智慧化、数字化建设,促进港口作业更便利
  一是推广“互联网+港航服务”智慧提效模式,建设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口岸物流公共服务平台、集装箱船舶智能装卸平台、船舶引航可视化平台等。实现全港物流信息无缝联接、便捷共享、动态跟踪和无纸化交接,码头闸口通过时间压缩2/3,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1.56亿元。
  二是创新港航服务,推出进出口集装箱货物“卸船直提”、“抵港直装”、码头费用网上“结算直通车”、港航使费“一站式”结算平台、电子小提单、电子设备交接单等服务。
  三是加快口岸数字化建设。全国首创基于区块链验真技术的海运费境内外汇划转支付应用场景,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厦门口岸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进出口货物全流程通关物流信息查询服务。
  三、取得成效
  厦门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较2017年底分别压缩74%和94%以上,集装箱进出口合规成本降到全国沿海主要口岸最低水平,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第一名(第三方评估)。厦门市跨境贸易指标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标杆,并且由2019年的第六名(41个参评城市)提升至2020年的第四名(98个参评城市和新区)。
  3、厦门海关升级完善 原产地证申领一体化平台
  一、背景情况
  原产地证书作为货物的国籍证明,是出口货物在进口方享受优惠关税待遇的书面凭证,被誉为“纸黄金”。原产地证申领工作专业性强,常用原产地证书多达20种,填制规范各不相同,容易出现证书种类选择错误或填制错误等情形。传统作业模式下,企业申领证书需经历多个环节,包括企业备案、领用空白证书、发送申请、打印证书、窗口签证等。厦门海关将原产地证申领原有的“窗口发证+部分企业自助出证”模式升级为“居家申领”+“社区出证”+“城区寄证”三合一的原产地证智能申领一体化平台,最大程度实现“不见面审批”。
  二、主要做法
  (一)海关与商务部门推进企业备案“两证合一”
  企业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新备案或变更备案后,商务部门会将相关信息推送给海关,海关直接予以接受、认可,完成原产地企业备案。
  (二)海关与公安等部门合作实现证书申领线上线下一体化
  海关自助服务机、厦门市e政务便民服务站等终端上线免费的原产地证出证功能,为众多不具备自助打印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家门口提供了便捷的申领服务。
  (三)海关与邮政部门积极拓展单证送达渠道
  对普惠制证书等按规定无法进行自助申领的证书,通过EMS寄送或利用“24小时发证柜”方便申请人自主取证,使得外地企业可以“足不出城区”进行原产地证申领。
  三、取得成效
  该举措通过自助打印的推广,消除了实体办公窗口在8小时以外及节假日等非工作时段的服务盲点。厦门市330个“e政务”便民服务站可顺利打印17种海关原产地证书,已为5000余家企业提供了“家门口”的原产地出证服务。
  4、漳州市全面推广政务服务“窗口无否决权”制度
  一、背景情况
  为进一步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提升政务服务效率,解决窗口工作人员的“不能办”“不在这边办”“欠材料”,让办事群众在窗口“不知道该怎么办、找谁办、欠什么材料”的问题,漳州市出台《关于推行“窗口无否决权”服务的通知》,在全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审批局)、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业务办理窗口推行“窗口无否决权”服务,不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否定报备
  针对窗口退件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办不了”的,做好解释疏导;“很难办”的,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寻找解决方式;“不给办”的,实行监督问责,进一步完善否定报备制,逐步形成“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新机制。对否定报备全过程重新梳理,窗口工作人员退回件、补办件必须在行政服务中心内网审批管理信息系统上注明退、补件具体理由以备查,并书面告知群众,让窗口知道“怎么做”,群众知道“怎么办”。
  (二)明确细化标准
  对于确不符合办理条件的申请,核对各项办理条件,根据“五级十五同”审查要点通过一次性告知的方式向申请人讲清、列明需补充的内容和改进方法,落实“审查要点之外无退件”。对不符合的条件逐条作出解释。对确不属于受理范围的,窗口工作人员要明确告知群众应办理的单位、单位地址等各项要素,主动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办事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让服务对象“行”的畅快,“不行”的口服心服。
  (三)畅通投诉渠道
  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置综合性咨询服务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办理事项流程、环节、时间地点、申请材料等指导,有些现场不能明确答复的,事后通过各部门的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一般事项报批不得超过1个工作日,特殊事项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为避免“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机制流于形式,专门设立窗口无否决权跟踪回访制度,设计回访专表,要求业务督查部门按时对群众进行办件质量回访,并将相关流程进行公示,让群众对“窗口无否决权”的相关情况“挑刺”。比如,对不属于受理范围的情况,工作人员是否亮出了“指路牌”;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情况,是否打出了补充内容的“明白纸”;对政策法规不明确的,是否给出了“答复卡”。
  (四)严肃问责追责
  通过查阅行政审批办件、受理投诉和考核评议等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必要时向群众和企业走访了解具体情况。对不按规定进行的窗口,漳州市效能办与行政服务中心定期予以通报。
  三、取得成效
  推行“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有效解决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过程中“不收件”“随意退件”和“中梗阻”等问题,倒逼部门驻点窗口工作人员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杜绝“一问三不知”和“踢皮球”现象,提供更方便、更顺畅、更和谐、更高效的办事环境,解决“摸不着门、往返跑、办事难”的问题。
  5、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搭建“亲清家园”
  服务平台 创新推行惠企政策“掌上兑”模式
  一、背景情况
  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惠企政策兑现“难、慢、迟、繁”问题,泉州台商投资区针对惠企政策不透明、清单不明晰、标准不统一、流程不规范、申报流程繁琐等问题症结,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搭建“亲清家园”智慧监督服务平台,创新推行惠企政策“掌上提、在线批、直达付、全程督”服务模式,革除“画饼政策、过期政策、人情政策、僵尸政策”垢病,让惠企政策直达“准、快、实”。
  二、 主要做法
  1、机制上实现“阳光化、颗粒化、精准化”
  依托“亲清家园”服务平台,搭建“政策云兑”功能模块,将全区所有惠企奖补申报端口统一归集到平台上,公开发布全区惠企惠民政策,政策内容、申报条件、审核标准,依托数据协同,实现政策精准推送,让企业“找得到”、“看得懂”、“兑得上”。
  2、效率上实现“24小时响应、三天审核、秒到账”
  推行以承诺代证明、以信用代审核、以核查代材料的“简服务”机制,尽可能让企业群众少填少报材料,“亲清管家”24小时在线响应,符合条件的资金自动发放至申请对象银行卡,省去了层层申报和审批,资金直达企业群众手中。
  3、目标上实现“不见面、不求人、不跑腿”
  对惠企惠民政策申报事项目录、审批要素一一明确,审核审批人员分级分权固化,全程留痕留迹,智能分级预警,企业群众线上即可申报惠企惠民政策,部分政策还推行了“免申即享”模式,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全程“不见面、不求人、不跑腿”。
  三、取得成效
  改革至今,累计上线惠企政策205项,将政策、流程、材料、时限全上网、全公开、可视化、可监督。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数字证书、电子签名、人脸核验等技术,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以数字化改革赋能实现部门间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现行有效奖补政策“应上全上”、申报材料“压减一半”、内部办理流程不超2个环节、办理时限不超3天、申报表格集成1表,实现惠企政策兑付“不见面、不求人、不跑腿”。
  6、三明市创新“视频审查”模式
  推进项目“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
  一、背景情况
  每年在汛期前需完成水库大坝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审批,按照原先项目审批的程序,各水库管理单位需到政务窗口申请受理,由水利部门组织专家审查、审批。针对审查的水库大坝数量大、任务重、专业多、时间紧的实际情况,三明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与水利局通过前期充分调研准备,创新“视频审查”模式,推进项目“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提高审批效率。
  二、主要做法
  (一)优化流程,统一代办
  水库运行管理单位认真编制运用调度计划并在规定时间内将送审材料邮寄到行政服务中心水利局窗口,窗口人员认真审核材料后第一时间统一受理申请。
  (二)部门配合,视频评审
  窗口统一受理后,在视频审查会召开前,组织相关专家认真审阅各座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材料,并逐一提出审查初步意见。组织召开视频审查会议,主会场设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分会场设在各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全市12个县(市、区)水利局、41座中型水库负责人、编制单位负责人在分会场参加视频审查会。视频审查会上,专家组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通过质询、讨论的方式,对全市公益库、电库的汛期防洪限制水位、防洪库容各项数据、安全鉴定工作情况、防洪对象、洪水调度原则或洪水调度方案、防洪抢险应急预案进行逐县逐库审查,提出切合实际、安全可靠、操作性强的专业审查修改意见。视频审查会同时邀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工信局、三明市水文分中心等部门参加,分工合作,确保各座水库大坝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科学、严谨、可行。
  (三)压缩时限,容缺审批
  会后,组织专家加班加点对审查中各水库大坝汛期调度运用计划修编情况逐项逐条复审,对修编不到位的,通过电话视频指导完善。对符合审批条件,但尚待完善文本的容缺审批通过(由项目业主后续完善文本)。从3月18日统一受理至3月26日完成全市中型水库汛期运用调度计划审查审批,共用时7个工作日,比承诺办结时间(每个项目承诺办结3个工作日,特殊挂起30个工作日)减少113个工作日。
  三、取得成效
  通过“互联网+”“不见面审批(服务)”视频会议审查模式,组织项目审查,节约了经费、时间,大大提高了行政审批效能。
  7、莆田市打造
  烂尾楼司法处置的“莆田样本”
  一、背景情况
  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被执行人的案件涉案群体庞大,如果执行措施使用不当,极有可能使被执行企业雪上加霜,导致影响国有银行等债权人的债权兑现,购房户利益也得不到保障,工人工资无法支付等问题,甚至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盘活被执行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形成拯救烂尾楼的“莆田样本”。
  二、主要做法
  (一)善意执行,探索建立可挽救企业识别机制
  按照“清理与拯救并重,要当好困境企业的医院”的工作思路,在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精准识别被执行人是否具备挽救价值和复苏可能性;考察债务企业的发展前景;分析债务形成的原因;再从法院强制执行措施的度上谨慎把握,区分被执行人的实际情况,分类评估、因案精准施策。对于具备挽救价值的被执行人采用善意执行或执行和解等方式。
  (二)综合治理,构建政府、法院、金融机构全面联动机制
  积极向市委、市人大汇报案件情况,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依法审慎采取强制措施,保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维护非公经济主体的经营稳定”的要求,成立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并依靠党委成立全市统一协调执行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市法院、国土、规划、住建、消防、金融办、商业银行等相关部门召开研究会议,构建政府、法院、企业全面联动机制。
  (三)综合施策,化解潜在风险维护地方金融秩序
  一是多手段调执并举。积极动员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同时对被执行人财产严密查控监管,确保和解方案可进可退。二是多渠道调动资源。对于涉及民生、影响力广、标的额大的金融案件,处置财产时尽量争取国有企业融资托底或者全盘买受,以盘活不良资产,严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三是多方案灵活施策。对于一些暂时资金周转困难,但资大于债的企业,通过置换查封物、提供担保、融资转贷等方法帮助被执行人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四是多监管加速推进。在处置被执行人财产时,把握市场动态,依法依规加快拍卖、变卖程序,防止财产价值流失。
  三、取得成效
  在正鼎案件中,5亿元资金顺利通过抵押融贷方式注入,盘活了40多亿元楼盘资产,避免了涉案楼盘因被盲目拍卖而陷入烂尾,通过以房抵债或已售房款实现债权的两种方式,促使125件系列案件得到妥善处理,预计可向政府纳税8-9亿元。该系列案件的解决,使得正鼎小镇400多户购房户的房产得到交付,同时促成正鼎集团其它楼盘3425户业主的产权证件办理,支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1亿元。在ECO案件中,通过淘宝网一次性处置ECO地块内的465套房产、60亩土地,最终由建工集团通过举牌竞得上述拍卖标的,使得900多户购房者、安置户房产长期未能交付的问题得到解决,将拍卖款汇给申请执行人中国工商银行福州台江支行,及时降低金融不良率1.67个百分点。在正大案件中,尝试运用“云执行”方式线上执行,促成2家金融机构回笼资金1.9亿,7家企业回笼资金5900万,助推申请执行人及早复工复产,也使396户业主权益得到保障,达成买卖双方缴交易税费共计9100万元、土地闲置费2480万元。在金港案件中,通过引进投资、债权转股、执破直通等方式,促使湄洲岛“莲池花园”项目重新开工,销售额预计3个亿,覆盖各方债权仍有盈余,实现债务得以清偿、企业破局重生的共赢效果。
  8、南平市创新推动道路运输
  从业资格申请“一次办、就近办、全域办”
  一、背景情况
  《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网约出租车从业资格考试报名须提供公安部门出具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安全驾驶信用证明》,该证明包含了交通肇事、危险驾驶、酒后驾驶、吸毒记录、暴力犯罪等7类信息,涉及公安交警、治安、缉毒等三个警种。需要分别到治安、缉毒部门申请相关证明,而后才能到交警部门申请,备齐报名资料最少需要7个工作日,奔波多个部门,很不方便。南平市“e政务”创新推动道路运输(含网约车、巡游车、货运、危险货运等)从业资格申请“一次办、就近办、全域办”,从“小切口”入手做好“大民生”。
  二、主要做法
  (一)深化证明核验互认,实现“零材料”办事
  公安系统内部开放权限,授权公安交通管理受理窗口的民警查询治安、缉毒信息,统一审查通过后系统后台自动出具《信用证明》给交通部门相关人员,群众无需再到公安相关部门单独申请“无犯罪记录证明”“无吸毒记录证明”,实行“一站式”办理。充分发挥南平“e政务”在实名认证、电子印章方面的优势,依托公安部门授权的电子印章,审批通过的《信用证明》系统自动加盖电子印章。通过公安与交通部门间电子证明互信互认机制,实现了出具证明“全程不见面”,破解了证明开具难、部门间协作难、部门间数据共享难等问题。
  (二)搭建办件流转平台,实现全过程闭环
  优化再造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办事流程,创新开发办件流转受理平台,支撑线下服务专窗材料和跨部门审批,实现办件全过程闭环。属地交通部门窗口工作人员在接到申请后,通过办件流转平台,及时受理相关事项并流转至相应的属地公安部门进行审查;公安民警借助平台系统获取相关办件信息,审查通过后自动生成《信用证明》流转给交通部门,经审查确认后自动短信通知申请人考试时间,确保群众办事“一次提交、一次办成”。
  (三)发挥“e政务”作用,实现全域通办
  全面整合市、县两级道路运输从业资格申请的审批服务事项汇聚至“e政务”,形成“道路运输从业资格申请”专栏模块,打破地域限制,提供24小时“不见面”服务。群众可就近选择“e政务”自助服务机,在专栏中选择事项和县(市、区)即可办理,“零距离”满足群众需求,真正实现办事群众“就近办”“全域办”。
  (四)建立即时响应机制,实现办件“零超时”
  依托办件流转平台,建设收件登记、办件审批、办件查询等模块,窗口人员可即时获取申请办件信息短信,申请群众可实时查询业务办理进度。建立实时监管机制,通过设置“及时预警”短信提醒功能,根据办理的时间节点,对审批事项提前“敲警钟”,避免超时办件的出现,并加大超时办件追责问责力度,推动实现群众办理事项“零超时”。
  三、取得成效
  南平市“e政务”拓展“道路运输从业资格申请”新功能,通过整合公安与交通部门的“一事联办”,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实现办事“多门”变“一门”。通过统一证明模板、统一审批流程、统一办件平台,建立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审批服务模式,探索解决审批环节多、时间长公开透明度不够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道路运输从业资格申请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每年可为南平辖区内1000多名从业者带来 “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的便利。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