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中国不动产官微将陆续发布各地不动产登记便利化实践创新案例,展现各地在推动落实“互联网+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带押过户”“交房(地)即交证”、预告登记、量化登记、非公证继承登记等方面的新举措和新成效。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下简称“上海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立足企业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关键着力点。近年来,上海局深入推进“交地即交证”常态化服务,积极推动“交地、交证、抵押联办”等便民服务。
“交地即交证”模式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上海局积极破难题、促发展,多次联合市税务局和市大数据中心共同研讨“交地即交证”工作模式与服务举措。2023年6月26日,普陀区成功实现“交地即交证”首个项目落地,现场签订交地确认书,并同步颁发不动产权证书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用地单位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可在上海局官网“一网通办”平台选择“交地即交证”业务,预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不动产登记等相关业务。上海局的规划、利用、调查、登记等多处室在企业缴纳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时,主动介入、协同联动,同步开展登记材料收集、地籍调查、交地确认等工作。所有登记、用地许可所需材料均通过内部流转或系统推送,申请人无须奔走多个部门。在“全程网办”的情况下,上海局可同步核发电子不动产权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实现申请“零跑动”、材料“零提交”,颁发“双证书”。
“交地、交证、抵押联办”模式
上海局积极探索“交地、交证、抵押联办”这一创新模式。具体而言,即在土地供应、地籍调查、贷款审批、不动产登记等环节开展流程再造,提供全流程、全方位服务,实现交地、交证、抵押各环节紧密衔接。此模式可有效助力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难题,既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又加快了项目建设进程,为企业发展降本增效提供了便利。
上海局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深度拓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场景。企业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登录“一网通办”平台并选择“交地即交证”服务,即可自动获取土地出让合同、土地出让金付讫凭证、契税完税证明、地籍调查结果等信息,进而申请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电子证照。与此同时,银行可通过在线方式申请办理“不见面抵押”业务,登记机构则可同步开展审核工作,发放不动产登记(抵押)证明电子证照。银行在取得该电子证照后,即可第一时间将抵押资金放款到位。整个过程实现了申请材料“内部传”、全程网办“零跑动”。
下一步,上海局将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推广“交地、交证、抵押联办”模式,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全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有态度、有速度、有温度的不动产登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