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智慧政务 > 行业要闻

西宁城西区:抓好“四个一” 巩固营商环境向好态势

时间:2025-07-02 11:19:13  来源:区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  作者:促进网
       今年以来,城西区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的重要抓手,以“钉钉子”的坚韧精神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围绕政策扶持、政务服务、惠企优商、法治服务四个方面发力,打出了优化营商环境一系列“组合拳”,全力构筑高质量发展持久强大的“引力场”。
  抓好政策扶持这一关键措施。将支持和服务企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根据企业所处发展阶段提供个性化支持。推进“一进三送一招”,18名县级领导包联重点企业,建立“两张清单”,问题解决率达80%;召开住宿、批发等行业座谈会,建立“共性诉求分层响应+个性问题靶向攻坚”机制,制定“一企一策”清单,解决问题20个;对618家规上企业“入企问需”,达成就业意向1123人;创新开展“政策宣传大集”“政策流动席”等活动,助力惠企政策全周期服务。组织27家企业完成第三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申报,兑现稳增长企业奖励资金467.8万元,新入库奖励资金335万元。同步培育5家企业升规入限,新增销售额9亿元。持续完善“甘霖工程”贴息奖补机制,发放小微贷款643笔6.4亿元。丰富“甘霖卡”场景,带动消费4200万元。
  抓好政务服务这一重要环节。全面推动政府和职能部门持续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两减一优”行动,完成2批次21项政务服务事项流程优化和材料精简,精简率达85%,并向金融领域延伸,指导15家银行金融机构梳理事项62项,精简率达58%;涉企开办全流程“0.5个工作日”,开办企业1970户,首套免费刻制公章1600余套,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整合不同部门的相关业务窗口,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综窗1个,专窗4个,累计为企业群众办理业务8656件;同步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梳理问题12条,完成整改11条;创新“老孕残”专窗、“手语翻译平台”等特色窗口业务,为各类群体提供便利。
  抓好惠企优商这一根本动力。在招引各类产业及资源赋能的基础上,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开展赴外招商考察8个批次,联合5家商协会搭建政企桥梁,落地数字经济、文旅等项目11个,签约金额31.75亿元,省外到位资金8.3亿元。组建专班实施“产业链+项目”专员制,动态管理项目库并强化调度。盘活存量资产,制定方案,专班推进,结合多项重点工作攻坚,盘活闲置房产6.43万平方米、土地109亩。拓展消费场景,投入1000余万元扩围“以旧换新”,开展10场促销活动,带动消费1.07亿元。打造特色路线,文旅特色民宿街区,建成运行“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拉动消费79.37万元,推出“甘霖文旅卡”,带动相关消费1280万元。
  抓好法治服务这一核心保障。坚持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链条发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制定《城西区人民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十项举措》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组织45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及辅助人员分批次开展系统性培训及考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聚焦市场与政务服务中“吃拿卡要”问题,建立“周调度”机制,接受群众监督。推行“扫码入企”,推进“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行动,对筛选的百家“放心商户”坚持无事不扰,推动执法监管从“多头分查”向“协同共管”转变。投放首台“青海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智能终端机,发挥法律援助中心、矛调中心等法治载体的作用,为企业群众提供全天候法律咨询。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