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要闻

延安市吴起县:依托“333政务服务新模式”破题营商环境优化促发展

时间:2025-10-21 11:29:31  来源:吴起县发展改革科技局  作者:促进网
       今年以来,吴起县紧扣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要求,以“333”政务服务新模式为核心抓手,通过建强三级服务体系、发挥三个关键作用、组建三支志愿队伍,持续压缩审批时限、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办事便利度,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强“三级体系”
  筑牢营商“服务根基”
  按照“一心多点”布局,构建县、镇(街)、村(社)三级政务服务网络。
  一是县级大厅“优服办”。以“十办模式推改革、五心服务优环境”为抓手,针对企业群众需求精准施策:水电气等“民生事项即时办”,违章处理、户籍登记等“公安业务规范办”,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帮助办”,网上事项“自主快捷网上办”,打印复印、印章刻制等“惠民利企免费办”,医保社保等“民生事项就近办”,税务、不动产登记等“税收业务一站办”,项目审批“跟踪服务全程办”,企业开办“高频事项高效办”,综合许可“一次申请一次办”。通过“十办”改革,建成“申办主体省心、办事群众舒心、党委政府放心”的政务服务体系,每年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9.9%。
  二是镇街中心“便捷办”。聚焦基层办事堵点,推进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提质:中心建设标准化,9个镇(街)中心全部完成改造,3个打造成示范点,统一配齐硬件设施、优化服务环境;功能设置规范化,整合民政、社保等多类业务,设专业窗口与综合窗口,梳理办事指南并与全县同步更新;业务办理便利化,下放7项高频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间从1天压缩至最多1小时,让基层企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好“急难小事”。
  三是村社站点“贴心办”。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激活基层服务末梢:建强服务阵地,确定11个村(社)示范点,划分功能区域、配备办公设备,联通“视频指挥系统”,提升基层人员业务能力;干部坐班代办,由驻村队伍组建服务队,坐班办理合疗、低保等10余项事项,对行动不便群体提供上门代办,实现“一般事项不出村、复杂事项帮代办”;助力产业发展,结合“智慧乡村”建设,联通设施农业智能设备,提供政策咨询、销售培训服务,帮助农户售卖农产品,打通服务农村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
  发挥“三个作用”
  激活营商“发展动能”
  以“项目提速、服务提效、作风提优”为目标,充分发挥政务服务职能,为营商环境升级注入动力。
  一是发挥项目建设“先行作用”。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三个三”措施破解项目堵点:提前对接“三有数”,储备项目精准对接、招商落地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深度对接,做到“项目底数、服务方向、企业需求”心中有数;定制清单“三清楚”,明确项目“办理事项、责任人员、时限节点”,确保“办什么、找谁办、何时结”清晰;全程帮办“三联动”,建立“市县、政企、部门”机制,组建“县级领导包抓办、专办员上门办、业务人员快速办”队伍,24名县级领导包抓83个重点项目,推行“5+2”“白加黑”审批模式,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
  二是发挥营商环境“攻坚作用”。聚焦企业办事痛点,推出五项“提效举措”:项目审批“快”,实行“一套指南、一名领导、一名专办员、一个专班”“四个一”模式,提供“保姆式”服务;商事登记“减”,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实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材料精简率82.6%,0.5个工作日内办结,签订“百县联盟”推进“跨省通办”;许可流程“优”,整合33个部门376项事项进驻大厅,实现“三集中、三到位”“最多跑一次”,严格执行“窗口受理、后台审批、统一出件”;惠民利企“免”,落实证照工本、印章刻制等“五免费制度”,每年为400余家企业免费刻章,免邮200余件次,减免费用50余万元;政务服务“帮”,开展“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活动,推行科级干部坐班,解决办事堵点,推进帮办代办服务。
  三是发挥作风建设“保障作用”。以过硬作风护航营商环境:强化思想引领,制定学习计划、执行周一例会制度,组织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学习,定期与党员干部谈话提醒,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创新工作载体,通过“一套培训提素质、一系列制度强规范、一月一考定实绩、一张清单明追责”“四个一”压实工作责任;健全长效机制,修订20余项规章制度,明确“党委主责、一岗双责、人人尽责、层层负责”,对进驻人员实行双重管理,将工作业绩与奖惩挂钩,确保服务不打折扣、落实不走过场。
  组建“三支队伍”
  打通营商“暖心通道”
  结合吴起红色底蕴,组建“吴起长征服务队”,下设三支红色志愿小分队,以“长征精神”提供精准化、暖心化服务,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问题。
  一是红色帮办代办队:为特殊群体“全程帮、零跑腿”。融合志愿者服务与导办功能,专为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群体提供“一对一”帮办,协助填写申请材料、提交审批表单、领取办理结果,切实解决特殊群体“不会办、办不了”的难题,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
  二是红色上门服务队:为企业群众“送服务、到身边”。抽调25名业务骨干开展常态化上门服务,深入企业解读惠企政策、协助准备项目审批材料,将“大厅服务”延伸为“上门服务”,让企业群众“足不出户能办事”;
  三是红色项目专办队:为重点项目“专人盯、加速办”。安排13名业务骨干专项负责市县重点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程跟踪,协调跨部门审批事项,大幅缩减审批时限,有效提升审批效率,为重点项目推进保驾护航。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