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广州市委“1312”思路举措,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便利度改革,扎实推进档案制度建设,全方位筑牢档案安全防线,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宣传,助力广州打造高效、便捷、可信赖的不动产登记服务体系。
一、深化服务创新改革,破解“查档难”问题
面对公众对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日益增长的需求,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积极响应,不断创新服务措施。
一是依托“互联网+”不断完善线上档案查询功能,提升全流程网办水平。2018年上线“广州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小程序,经过不断的迭代升级,如今线上查询已涵盖了不动产登记查册、个人名下登记结果查询、授权查询、法人查询名下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证明验证及档案复制等功能模块,其中法人线上查询功能更是走在全国前列。市民因住房保障、房屋买卖、契税缴纳、入学报名、户政、诉讼等事宜需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均可“随时办”“指尖办”“减负办”“一站办”,真正实现了不动产登记查询“零跑动”。
二是积极探索多元化服务渠道,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推行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房地产开发企业、街镇(社区),实现了“进厅办”向“就近办”的转变。同时,推动不动产登记档案影像全市通查,打破区域壁垒,使企业和群众在任何不动产登记档案窗口都能查询到全市范围内的档案影像资料,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面。上线“以图查房”可视化查询功能,进一步延伸“就近办、自助办、随时办”,2024年提供以图查房6.5万次。增设多语种服务,为不同语言背景人士提供多语种查询服务,已陆续接待多名来自爱尔兰、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外籍人士,无障碍贴心服务获得认可,助力广州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三是深化不动产登记信息部门共享,提升政府服务效能。2016年至今,已与教育、税务、公安等13个政府部门和57家金融机构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切实为企业群众“减负”。2024年累计提供登记信息共享2236万次。依托数据共享,协助民政部门精准开展社会救助项目,每年为财政节省资金约1亿元。主动与教育部门密切沟通,在每年小学入学报名期间提前谋划、优化系统、分类施策、制定预案、应急演练,助力全市小学顺利完成报名。2024年入学报名期间,查询高峰期访问量逾18万人次,通过互联网渠道的房产查询量占总查询量的99.1%。
二、完善制度和管理体系,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
修订《广州市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办法》,健全完善《广州市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利用管理规定》《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窗口业务操作细则》等内部制度体系并严格贯彻落实,确保不动产登记资料利用合法合规。落实分级查询机制,明确区分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和群众,按照“最少够用”原则优化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条件,完善不动产登记查册表及查无证明样式,进一步保障权利人隐私,降低不动产登记信息对外利用行政风险。拓展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新路径,进一步完善不动产登记数据治理体系、优化权籍信息管理,解决了不动产权籍压盖、应注销未注销产权等历史遗留问题。
三、筑牢安全防线,守护档案安全
启用花都二期库房项目,库房总面积达37343平方米,可容纳档案2100万卷,为全市不动产登记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利用夯实了基础。推广应用RFID技术管理档案,探索推动智能库房建设,强化定期巡查、应急预案、消防演练等机制,构建绿美智慧安全的库区管理模式。创新增设远程线上安全生产检查模式并在市、区不动产登记领域推广,提高安全生产调度及检查工作效率。开展外围区增量不动产登记档案接收工作,选取花都、南沙、增城区作为试点,逐步实现全市增量不动产登记实体档案统一归档。
四、创新宣传策略,增强档案工作影响力
推出形式更加活泼更接地气的宣传内容。举办“广州市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便民利企新举措”政策宣讲会,邀请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出席,并接受广州电视台、南方日报等媒体现场采访。制作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听我说”系列宣传视频等,通过学习强国、“羊城派”、省厅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推文阅读量超2万,有效展现了广州登记资料查询改革创新的成效。《<广州市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办法>政策解读》入选广州市2024年政策解读优秀案例;《开发“以图查房”系统,实现线上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参加市文明办联合南方都市报发起的“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善治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最终网络排名全市第三,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入选5个案例中排名第一。充分利用丰富馆藏和已有研究成果,推出“契韵芳华”馆藏专题展览,积极撰写契证研究文章,力促契证档案价值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