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优秀“互联网+政法服务"平台综合影响力评估报告

2017-02-08 11:11:11 来源: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
  【打印】 【收藏】

通过我们对2016年全国“互联网+政法服务”工作的分析与研究,以互联网为阵地我国各级政法机关网站和新媒体等“互联网+政法服务”平台取得很大成效, 为全面推动我国法制建设、公民普法守法、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归纳起来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依法治国方略确定后,我国法治建设有了大幅提升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正式成为中国的基本治国方略。2016年12月9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中央高度重视科技人才、信息技术与政法业务深度融合

2017年1月18日,中共中央近日印发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全面实施科技强警战略,造就一大批精业务、熟法律、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建设数据化、智慧型政法机关,促进科技人才、信息技术与政法业务深度融合,提高科技应用能力;通过建立新闻发言人、官方微博微信网站发布权威信息制度,完善政法宣传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提升互联网时代政法干警的媒介素养和社会沟通能力。

第三、我国政法网站建设成为标配,政法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从评测结果来看,我国各级政法机关高度重视政法信息化建设,注重互联网在政法建设中应用,以公开、服务以及交流互动为基础的网站覆盖率较高。截至2016年12月31日,省级政法综治、公安、检察院、法院以及司法机关网站覆盖率为100%;市级公安、检察院、法院以及司法机关网站覆盖率均超过90%,全国政法机关网站建设成果显著。

第四、我国政法新媒体建设呈现出集群矩阵式平台化发展

政法新媒体从本质上说是政法机关自身职能的线上延伸,也是政法机关适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提供便民服务举措的重要载体。在中央的总体部署和各级政法机关的倾力推动下,公安、检察、法院和司法行政系统各自的新媒体发展依旧迅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30日,全国政法机关共计拥有政法新媒体官方账号63423个。其中,来自公安、检察、法院和司法行政系统的官方微博共计32431个,官方微信共计18586个,官方头条号12406个。与此同时,一体化、跨平台、集群集约化新媒体矩阵建设成为2016年我国政法新媒体的主要亮点。

第五、“互联网+政法服务”公共普惠体系正在形成

相对于过去的政法信息获取难、办事服务难,我国公安、检察院、法院以及司法部门开始构建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公平、公正、便捷的“互联网+政法服务”公共普惠体系。与时俱进的将自身业务职能、公众服务需求与网站新媒体融合,通过互联网打通政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主要成果包括:

1、“阳光政法”信息公开体系稳步推进:自2014年以来,全国3000多家各级法院的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接受公众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推进检务公开,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诉决定书等法律文书公开制度;公安部明确提出建立互联网执法公开平台,全面公开执法信息;司法部细化狱务公开标准、明确狱务公开流程等。

2、全国“互联网+政法服务”公共普惠体系建设开始推进,以覆盖全国的“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网”“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公安出入境网上办事平台”“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等一系列全国性服务平台以及各单位自建的政法办事服务平台为基础的“互联网+政法服务”公共普惠体系逐步启动,“互联网+政法服务”平台在让群众少跑腿,使群众便捷的“找律师、办公证、求法援、寻鉴定、要调解、学法律”,享受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政法机关在开展网站和政法新媒体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更新速度慢、服务能力不足、网上办事项目少等。从本次公布的上榜政法网站和新媒体,我们可以总结出要建设好的“互联网+政法服务”平台,就必须勇于担当,必须以展示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为宗旨。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群众,努力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主题和特色,灵活运用网站和新媒体等“互联网+政法服务”平台助力业务支撑,建立网上网下结合的联动机制,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通过“互联网+政法服务”平台全心全意解民忧、尽心尽责办实事,就一定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各级各类政法服务网站、微博、微信、头条号、App等“互联网+政法服务”平台就一定能够办得更好。

以上为2016年中国“互联网+政法服务”综合影响力评估报告的全文。有关评估工作详情请登陆:

促进网(www.ceirp.cn)和促进号(www.cujinhao.cn)查询。

联系人:曾勇、杨琪

联系电话:010-62385883 工作邮箱:egov@ceirp.cn

二〇一七年二月八日

 8/8   首页 上一页 6 7 8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