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 互联网建设

国内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经验借鉴

时间:2022-03-25 14:16:54  来源:《当代经济》2022年第1期  作者:促进网
       摘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社会进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深入实施。文章梳理了国内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剖析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发展走势,并提出了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启示和借鉴:完善顶层设计与融合保障;突破数字经济尖端技术;鼓励企业推行数字化战略;推进重点领域的示范引领;融合型人才的吸引与培育。
  一、引言
  实体经济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凡是从事生产服务活动的部门和行业都可以算作实体经济,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总价值,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美国在次贷危机后把出现泡沫的房地产市场和剧烈变化的金融市场排除在“实体经济”之外,归类为“虚拟经济”。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对通信通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产业或行业,形成相对于传统“实体经济”的“数字经济”概念。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1996年在其著作《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前景与风险》中首次提出“数字经济”这一说法,但数字经济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给出的数字经济定义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融合性、依赖性、共享性是数字经济的显著特征,其发展与建设离不开实体经济,其数据来源于实体经济,经过加工后又应用于实体经济。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源成为继土地、人力、资本、技术之后的重要经济发展要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社会进步。
  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
  1.全面扶持捍卫数字高地。美国政府大力发展信息通信技术,2013—2015年在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的投资逐年上涨,2015年投入47亿美元用于高速网络与个人ICT设备的购买。为了让高速网络和最新的信息技术进入学校和图书馆,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供“教育折扣项目”,给予学校和图书馆20%~90%的联邦补助资金。2016年出台“全民联网计划”,提出让98%的公民接入无线网络。同年,美国制定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对人工智能合作、人工智能安全、人工智能管理研究加大资助。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还制定了RI计划(Robust Intelligence),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突破,促进人工智能同各个学科的交叉融合。2019年美国发布《维持美国人工智能领导力行政命令》,强化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领先地位。
  2.重点打造制造业数字化。2012年美国打造“美国工业互联网”,对标德国“工业4.0”,促进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推动工业体系的变革,维护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同年美国又陆续颁发《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初步设计》等文件,把制造业确立为实体经济的核心与领导,研发工业机器人、优化人机交互,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政府通过宏观指导、市场引导、国际事务协调,为制造业与实体经济融合营造良好的环境。
  3.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美国最早提出电子政务,以“透明”“协作”“共享”三大原则极力推动数据开放与政府开放。美国建设数据门户网站data.gov,以此整合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公共服务部门、自愿参加企业以及其他国家证书提供的开放数据资源,便捷社会对政府数据的高效利用。美国还积极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以四大原则推动实施《数字政府战略》:以信息为中心变革传统文件的管理方式;通过共享平台提升政府雇员的工作效率;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数字服务;建设安全隐私平台保护信息和隐私。以数字政府建设促进国家创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二)德国
  1.建设工业强国引领融合。在实施多年“德国高技术战略”国家创新战略后,2011年德国提出了包括实施智能生产、打造智能工厂、建设智能物流为核心的“工业4.0计划”,期望打破传统生产壁垒,构建高度个性化、协同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模式。2014年德国发布了将智能制造深化并延展至未来社会各领域的顶层设计文件《数字议程2014—2017》,助力“工业4.0”战略,促进各产业全面、深入的数字化发展,从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电子商务、促进数字就业、激励数字创新、推进数字研发、保障数字安全和加强国际开放合作7个方面助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2.促进数字渗透推动融合。2016年,德国在发布的《德国数字战略2015》中明确了10项举措:创建千兆光纤网络;启动新征程(new-start-era),协助初创公司并鼓励新老企业合作;为更多的投资和创新创建监管框架;在关键商业基础设施领域采用智能网络;加强数字安全并发展信息自治;为中小企业、手工艺部门和服务注入新的商业模式;利用“工业4.0”增强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将数字教育融入各层次的人群;创建数字代理商,尤其强调配套政策激发新老企业创新能力,2017年投入3亿欧元用于高新技术创业;每年50万欧元内的私人风险投资将获得两成的投资额补助;挖掘中小企业与新兴企业的创新潜力,联合大型企业为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服务和帮助。2018年,德国连续出台《联邦政府人工智能战略要点》《人工智能德国制造》《高技术战略2025》,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升国家竞争力。
  3.强化数字教育保障融合。德国注意强化信息技术与数字高等教育,以此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德国将高等院校的数字教育作为突破重点,推出“数字型知识社会”教育战略,协同教育部探索数字技术与大学教育的融合模式,投入科研经费用于大学数字化教育平台的搭建与应用。并资助设立人工智能教授岗位,扩大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在高技术方面,将通讯系统、材料、微电子、量子技术、现代生命科学、航天航空等领域作为关注的重点;在应对社会问题方面,重点关注抗击癌症、发展智能医学、减少环境污染、启动脱碳计划、推进循环经济。在高新技术和社会应用两大方面展开专业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克、社会力量的深度参与和融合。
  (三)日本
  1.以尖端ICT和互联工业为抓手。日本在经历“U-Japan”信息化建设后,2013年统筹部署和公布了“Japan is Back”战略,加快制度改革和完善配套政策辅助该战略的实施,创建世界最尖端的IT国家。2016年日本在《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6—2020)》中提出要重点打造“Society 5.0”,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对社会的变革,使社会资源得到高度整合并可以智能地按需分配到每个人。由于日本资源匮乏,始终将数字资源作为关键要素,将数字经济的基建、维护和高新科技的研发置于核心位置,从战略部署、配套法律、人才培育、政策支持等方面强化ICT尖端技术发展。2018年出台《日本制造白皮书》,提出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制造效率,把握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机遇。
  2.以集成创新推动部门合作。日本推行集成创新战略,以集成创新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在经济社会服务与管理方面,将物理空间、网络空间、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相关技术作为重点集成创新领域加以发展;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完善一条龙集中创新体系,涵盖创新基础、创新创造、创新社会应用等环节;在集成领域方面,将人工智能、环境能源、生物技术、国民安心、国家安全、农业、防灾减灾、健康医疗、环境能源、海洋、宇宙等作为发展的重点。
  3.以综合创新夯实融合基础。为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日本提出了综合创新解决方案,明确要重新思考长期建立的制度与机制、企业行动、既有惯例、工作方式等整个经济社会的存在形式,将数字技术、科研成果应用于社会所需。综合创新战略关注的重点包括推动大学的改革、加强政府对创新的支持、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应对环境能源问题五大方面。尤其注重人工智能人才的培育,计划到2025年培养几十万IT人才,在2032年前要使所有学生都具备IT能力。不断加强官民合作,实现不同领域数据的互联互通,完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四)英国
  1.打造一流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英国加强全光纤和5G等未来网络建设,政府计划投资4亿英镑用于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英国实现宽带网络的全光纤化,为更高速、更大容量的网络传输奠定基础;积极推动5G建设与应用,明确5G技术的愿景与实现的具体措施。政府鼓励运营商对数字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大力改进管理措施,使运营商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和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大力促进社区与通信供应商合作,与本地的实际需求紧密连接,构建有效的数字基础设施布局。
  2.促进数字与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在支持创新方面,英国通过优惠的税法政策鼓励企业创新,敞开大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字科技人才,政府与独立的监管部门展开合作,以确保监管体制能够为数字创新提供良好服务。英国具备高水平的信息技术相关的大学和实验室,为了保证走在世界数字技术的前列,每年投资13亿英镑用于数字技术研发。在支持企业方面,英国一方面持续扶持本土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吸引全球各地的优秀数字科技企业。同时,英国还通过政府采购在公共部门和私人产业供应链中驱动创新和创造价值。
  3.推动企业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帮助每家英国企业成为数字化企业,在这一过程中,英国政府推行多种方案,缩小不同行业之间在数字化上的差距,分类解决各个行业面临的具体问题。英国实施“非凡出口”计划(Exporting is Great campaign)推动国际贸易的数字化,支持和培育10万多个数字化出口商,采用电子商务方式帮助英国企业打入国际市场。同时,还建立了政府通告系统GOV. UK Notify、政府在线身份识别系统GOV.UK Verify、政府支付系统GOV.UK Pay等数字化政务平台,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4.培养数字技术与融合发展能力。要成为世界领先的数字经济体,与实体经济和现代社会融合,需要公民具备必要的数字技能和素养。一方面,强化培养数字能力,英国政府与工业制造业合作,帮助身处数字鸿沟的企业提升数字能力,确保小型企业能够获得所需的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数字经济带来收益;另一方面,强化数字技能教育,英国在中小学必修课程中加入编程、数据分析等课程,支持教师学习和进修数字技术课程,并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创新项目,激发他们学习数字技能的热情。英国发展包容数字技能的教育战略,提升个人数字化技能,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注入活力。
  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国内经验
  (一)北京
  1.注重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北京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出发,注重宏观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构建“1+5”政策组合体系,夯实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基础。“1+5”政策体系中,“1”是指《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5”包括《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北京市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行动方案》《北京市实施新开放举措行动方案》《北京市提升新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2.建设需求导向的应用场景。新场景建设是北京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主要思路,包括“一个牵引”和“一条主线”。“一个牵引”是通过大城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产生的需求拉动融合,“一条主线”是以经济发展和新经济培育为主线,实现“十百千”发展目标,即建设十个以上展示北京特色的示范性场景;打造一百个以上城市管理与服务的典型应用;培育一千家以上高成长企业。北京紧紧围绕发展需求展开新场景建设,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实际应用,直击亟待解决的难点痛点问题,建设可推广、可复制的场景项目,并将其商业模式、市场价值形成示范效应。
  3.强化区域协同与优势互补。数字化转型与城市群的发展越来越密切,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是典型的区域协同建设模式。北京围绕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发展开辟了更大的空间,与周边区域联合、联动与优势互补,从整个区域来布局和安排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北京将钢铁、装备、石化等工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作为重点,与津冀共同打造应用场景,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融合创新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合力加速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共同构建智能融合、多元协同、高效利用的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二)上海
  1.提升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水平。上海从两方面着力提升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水平,一是打造新一代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制定了《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大力发展“新设施”“新网络”“新终端”“新平台”等基础设施。二是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数字技术创新,出台《上海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培育和壮大高科技数字企业,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强化数字技术创新。
  2.创新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2017年上海颁布《上海市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整合集成电路、通信产业、信息服务等行业的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和服务机器人,提升制造业核心能力。上海集成电路发展迅速;医药行业药品供应链实现透明、可追溯,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心电诊疗;智能家居、智能摄像、无人机传感器等方面优势突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联盟成效显著。
  3.优化数字消费发展环境建设。消费的数字化、消费方式的变革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推手。上海是国家消费示范城市,2010年开始实施电子商务“双推”工程,推动电商企业和中小企业电商应用的发展。上海综合利用政府专项补贴、电商平台优惠、企业筹措资金三方聚合的方式推动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以消费性电子商务和生产性产业互联网为依托,推动企业借助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借助信息平台对接市场需求。
  (三)杭州
  1.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不断完善数字经济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高水平的之江实验室和云栖数字小镇。云栖数字小镇数字经济产值达500亿元,为杭州实体经济数字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以数字技术激发创新的活力与潜力。不断强化电子商务的规模增长与创新发展,立足杭州服务全国市场、辐射国际市场,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
  2.为实体经济发展赋能。杭州在互联网发展和“两化融合”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此基础上杭州继续打造信息经济的升级版,用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赋能,将数字经济的发展植根于实体经济之中。政府管理者和企业家对数字化大战有很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抢抓数字化机遇,纷纷制定数字化战略、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ET工业大脑”项目是杭州的特色,以大数据驱动智能化升级,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3.借优惠政策引领融合。杭州通过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集聚相关资源,促进高质量融合发展。特别是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对产业和人才形成了巨大吸引力。“十三五”期间杭州筹措省、市、区三级财政资金67.5亿元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之江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2018年投资8亿元支持西湖大学建设。杭州十分注重数字经济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每年用于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的专项资金达3亿元。
  (四)深圳
  1.构筑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深圳非常注重数字经济生态体系的构筑。从生态体系、产业链群、空间格局三方面,围绕“湾区尖兵、国际一流”的目标,构建“1+8+1”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在数字生态体系方面,重点建设高端产业园,吸引和集聚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为引进数字经济领域世界500强企业及领军企业提供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在产业链群建设方面,努力推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智能制造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计划建设8个千百亿级产业链群。
  2.建设融合发展先行示范。2019年,国家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要把深圳建设成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深圳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立于国内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潮头;加上深圳融合发展外在政策助力,依托数字经济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为深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和广阔空间。
  3.重点聚焦强化融合动力。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深圳选取多个焦点提升融合动力。以富士康、汇川技术、宝能汽车等为核心聚焦工业机器人、智能车联网的技术突破;与腾讯开展战略合作,探索区块链的市场应用;依托顺络电子、京泉华等企业研发5G领域关键技术;强化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中试、新型半导体工艺、器件仿真软件等创新平台的建设;以5G技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新型显示技术的融合带动创新发展;以数字文化产业园、数字文化产业跨界创新中心为依托构建影视、休闲娱乐、自媒体等百亿级数字文化产业集群。
  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走势
  (一)消费全球化、个性化
  跨境电子商务在全球迅猛发展,具有扁平化、环节少、时效快、数字化、批量小的特点,摆脱了传统国际贸易层次多、路径长、批量大、时间长、环节多的困扰。消费者通过这一全新的贸易方式可以便捷地购买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选择更多种类的个性化产品。企业要顺应客户数字化、国际化、个性化的消费趋势,借助跨境电商这一平等、普惠、有效的方式展开全球销售。应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紧盯国内外市场需求动态与产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最终形成投资、创意、生产、贸易良性循环的生态圈。
  (二)生产数字化、智能化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关键与核心,对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制造业是世界各国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政策振兴本国制造业。生产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是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的必然趋势,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信息的数字化与集成化、物流配送的集约化与智能化、交易结算的便捷化与移动化。利用智能化技术,赋予产品和服务智能特性,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利用大数据准确分析市场需求,制定差异化的营销措施,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与客户满意度。深度融合数字技术,打造智能化的场景与应用,增强客户体验,丰富服务内涵。
  (三)供应链在线化、敏捷化
  随着B2B电商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工厂搬上电商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数字化建设,最终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在线化。供应链在线合作提升了运作效率,更加便于开展协同与创新,更加便于定制化生产与虚拟运作,极大地提升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将生产、加工、销售、售后等全链条信息整合起来,加强信息管理的透明度,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客户的需求。敏捷的数字化供应链能够从供应商、生产商、平台、消费者的各个主体,到包含不同渠道、多个环节,以及国内国外众多部门、地区和国家的运作环节进行持续优化。
  (四)价值链全球化、高端化
  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高效的信息化平台、一流的电子交易技术,建立完善的投资融资、创意设计、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客户服务、物流供应链、国际营销体系,促进价值链的全球化、高端化发展。推动电子认证、交易技术、管理数据、研发创意、国际营销、网贸博览、物流仓储、电商代运营、资金融通等跨境电子贸易产业发展,提升全球化制造与电子贸易的产业价值链,打造囊括智能识别、全链互联、前置匹配和数字赋能的全球供应链。充分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确保电子贸易数据的实时、准确、完整,促进合作链数据的共享互通,提供快捷、高效、个性的服务获得客户的高度满意和溢价利润。
  (五)模式、业态创新化
  数字经济以其平等、开放、协作、分享、智能、实时等特征,重新整合实体经济各类产业要素、完善发展传统实体组织生产关系,实现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生产模式、创新模式、营销模式的变革。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精准供需匹配、消除冗余环节、降低中间损耗提升运作效率。当前,正在实现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转变,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充分融合,从市场需求、创新创意、研发设计、柔性制造、快速响应、快捷物流、用户体验多方面维度创新经营业态与商业模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使得人机合作变成至关重要,必然在科学技术、行业发展、社会结构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变革。
  五、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启示借鉴
  (一)完善顶层设计与融合保障
  顶层设计是整个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蓝图、方向的指引与努力的目标。综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良好的地区都离不开一流的顶层设计。这些顶层设计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前瞻性,能够高瞻远瞩地洞悉未来的趋势与变化,并充分利用发展态势、顺应潮流;二是差异性,顶层设计不是对先进地区的简单模仿,更不是与先进地区的完全竞争,而是要根据自身的产业发展、区位条件、能力潜力、核心要素打造有独特竞争力的发展方式与融合模式,与其他地区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格局,在自身优势的领域打造世界级领先地位,通过广泛合作来开发、利用、保持这一优势;三是整合性,体现在各种资源、政策、组织、部门的整合,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优势资源,协调各类组织和部门,突破区域和领域的限制,最大化发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整合优势;四是长期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综合性战略任务,需要耐心和毅力,一环接一环地稳步推进,顶层设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能随意变动。一流的顶层设计需要一流的融合保障,需要在制度、政策、人才、数字等方面进行整合利用,需要在法律法规等方面完善配套保障体系。
  (二)突破数字经济尖端技术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只是简单数字技术的应用,而是需要在某些产业、领域、方面的数字技术有重大突破,需要掌握这方面数字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尖端技术的掌握是保障融合质量的基础,通过尖端数字技术的使用,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数字经济使用的竞争力,提升数字经济的辐射面和收益率,同时,也能使数字技术研发企业获得丰厚的回报,吸引和集聚优秀的人才与企业,形成创业、创造、创新的不竭动力。综合各个地方的经验来看,都不约而同地把制造业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主战场,制造业水平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发达程度与竞争能力,衔接着供应与消费的两端,具有重要的地位。应该围绕当地优势制造业,发展数字经济尖端技术,让数字技术在与产业的融合中获益、升华、突破,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三)鼓励企业推行数字化战略
  数字化战略是企业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关键,数字化战略意味着企业认识到了融合发展是企业的必然趋势,并确立企业的融合发展方向,为数字化发展聚集、筹措各类资源和保障,破除融合发展的障碍。数字化战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增强数字化场景竞争力,完善线上、线下的展示与互动,营造优质、逼真、富有吸引力的数字化场景,进而吸引客户、维持客户和升级客户,在市场需求端激发创新;二是打造智能化产品竞争力,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企业产品与服务之中,没有智能的产品必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淘汰,企业要窥见这一端倪,提早准备、主动迎接智能时代的到来,积极规划和开发智能产品,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与产品创新,在研发创意端发力;三是提升数字化效率竞争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全面地数字化应用与大数据共享,以数字化提升各环节的经营效率,畅通运作渠道,降低运作成本,在经营成本端提升效率。
  (四)推进重点领域的示范引领
  在相关地区发展经验中可以看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可能、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面面俱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要有目标、有重点地推进,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选取关键技术、优势行业、重点企业大力突破,以点带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多数地区和企业都能结合自身特点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某一优势进行突破。必须重视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部署和应用新一代互联网,加强对IPv6互联网协议地址、标识和解析的管理,破除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技术与硬件瓶颈。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引导数字经济向经济社会各层面渗透,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农牧业、生产服务业、消费服务业等各产业、各领域深度融合。打造一流数字技术的研究机构与实验室,建立健全产业融合的生态服务系统,通过信息化整合激活各类市场要素的创新潜力。
  (五)融合型人才的引进与培育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持续动力在于人才的汇集。首先,从需求特性来看,融合性人才具有鲜明的融合性,一方面要掌握先进信息技术,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方面的模型算法与编程软件;另一方面要了解行业需求,对特定的行业环境、竞争情况、市场需求、经营运作、发展动态要十分熟悉,因而融合型人才具有复合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较高。其次,从需求侧重来看,融合型人才分为高层管理、中层推动、基层应用、专业技术等类型,高层管理人才要知晓数字经济的动态并具有前瞻性,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中层推动人才要懂得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需要的资源与难点的破解,能够有效执行融合战略;基层应用人才要具备执行业务所必须要的信息化素养,能够利用信息化、数字化工具工作;专业技术人才要掌握数字经济核心技术、追踪数字经济前沿动态,能够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创新。最后,从人才集聚来看,分为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内部培育要强化产学研结合,通过学校培育、企业定制、政府补贴、协会推动等方式,因地制宜地建设和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外部吸引就是要制定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条件和待遇,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和团队进行创业创新。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